正如这本散文集的名字一样,贾平凹也是一个自在独行的人。他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就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他追求的热闹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自在与安宁。
《一往无前》记录的是小米和雷军的十年,一行人奋斗的十年。雷军从小拥有一种“一直想赢、不服输”的心态,这或许也和他创办小米的初衷有关,在他工作初期,看到许多同辈创业者实现了对他的暂时赶超,他看到了自己的一种挫败感,他开始思考,为什么他们会成功,自己应该做什么……
我一向不会对自己制定任何读书计划,并不要求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内读完多少本书,对于我自己而言,读书就像是自己的生活习惯之一,慢慢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读书,对自己轻松,对书也轻松。
2013年,余华发表长篇小说《第七天》,八年后,2021年,余华发表最新长篇小说《文城》。我没有买纸质书,在网上找了epub格式的电子书,搭配微信读书,总共花了四个多小时看完了这本充满悲情与苦难的小说,又有了当初看《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时的凄凉。
读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若不是看到老张博客的文章,我也不会知道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既然时间到了,不妨也多说一说。回顾我自己读书的经历,大概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懵懂的时候,不知道各种各样的书里有些什么,看到有几本书在家里搁着就翻了翻,小学班上有个图书角,各种有图有画的书也拿来翻阅,当时确实只是把读书当做“消遣”的东西,尤其是翻阅漫画书,图和画是看得最多的。
5月份微信读书共13小时55分钟,读完了三本书,分别是《人民的名义》、《我们仨》、《高效学习法:用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快速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三本书不同类型,涉及的知识和内容也不一样。
《人民的名义》
看完电视剧再看原著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具体的形象留在你的脑海中。陆毅饰演的侯亮平、吴刚饰演的李达康、张丰毅饰演的沙瑞金……书中的角色不仅仅只是那一个个名字,而是有...
我一直记得尺宅即江湖博主说过的一句话:越读书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大致意思如此)。
最近看书也比较多,可能是因为年底了,刷一刷今年的读书kpi吧,不过打心底里愿意看书是真的。如同刚刚说的那句话,越读书越发现自己的无知,看小说也好,随笔也罢,在阅读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一种感悟:原来还有这样的人存在、原来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自己了解的远比从书中看到的了解到的要少得多,这越发让自己觉得...
标题不是我说的,是村上春树说的。
在写该书时,村上春树已经坚持跑步23年了,这本书也算是他关于跑步的随笔集。
村上在书中说他是一个“生来易于肥胖体质的人,为了不增加体重,每天得剧烈运动”,而他的妻子则相反,“不管吃多少,不做运动,也根本不会变胖,连赘肉都不长”。村上深感其中的不公平,但是和跑步运动扯上关系就有趣了。“倘使从不偷懒,坚持努力,代谢便可以维持在高水平,身体...
最近两天看完了我 2022 年第一本纸质书,麦家新作《人生海海》。今年都快过去一半了,看完了 16 本书,1 本纸质书,15 本都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电子书。但是,最爱还是纸质书。
阿根廷著名文学家博尔赫斯说过一句话,“这世界上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我觉得图书馆应该是纸质书的天堂。很难想象,置身电子图书馆,周围没有一本纸质书,闭着眼睛都能感受到一种冷清的气氛。相比纸质书,我觉得它...
2022 年已经过去一半,本没有写上半年读书总结的想法,但在我加入的一个读书微信群里,有群友主动发起一个年中读书总结分享会,挑选出自己上半年读过的 Top3 进行分享,看到其他人纷纷亮出自己的读书笔记和书单,我也凑凑热闹,供大家参考。 上半年看完的 单独成册 的书有《江南三部曲》(包括《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苏东坡传》、《法治的细节》、《半小时漫话中国哲学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