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 Kindle 退出中国市场之后:最爱还是纸质书

Auth:青山       Date:2022/06/2       Cat:生活记       Word:共3306字

文章目录 「隐藏」
  1. 纸质书的缺点
    1. 重量
    2. 体积
    3. 价格
  2. 纸质书的优点
    1. 厚重感
    2. 记笔记
    3. 阅读感
  3. 电子书的优点与缺点
  4. 我的阅读
  5. 与读书相关的文章

最近两天看完了我 2022 年第一本纸质书,麦家新作《人生海海》。今年都快过去一半了,看完了 16 本书,1 本纸质书,15 本都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电子书。但是,最爱还是纸质书。

阿根廷著名文学家博尔赫斯说过一句话,“这世界上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我觉得图书馆应该是纸质书的天堂。很难想象,置身电子图书馆,周围没有一本纸质书,闭着眼睛都能感受到一种冷清的气氛。相比纸质书,我觉得它保留了读书人的气质,温文尔雅有感情的气质。

不过话说回来,纸质书与电子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围绕它们俩的优缺点,能说上一大堆,我以自己一个喜欢读书的学生的视角,说说我眼中的纸质书。

纸质书的缺点

重量

我从网上查到的信息显示,一本 16 开 300 页左右的书大约在 180g~240g 之间,对比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也在 180g~250g 之间,俗称半斤重的手机(参考 iPhone 13 Pro Max),这其实说明纸质书是比较笨重的,单本书的重量或许能接受,但遇到那种分上下册,或者需要同时带两本以上的书在身上时,就显得特别的不方便。

当然,也有的人选择在固定的场所和时间看书,比如只在自己的房间书桌上,这样即便是很重很厚的书,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体积

我房间里有一个二合一的书桌,桌子与书柜二合一,说大不大的书柜,也装满了我从小到大看的书,要是还想继续往里面放,就有点困难了,一是占空间,二是容易积灰,遇到南方的回潮天,纸质书也容易受潮发霉,需要不定时拿出来翻动晒一晒。

价格

高三有一次看大冰的《小孩》,作者提到该书定价的事情,39.6 元,这是大冰和编辑“博弈”之后的结果,《小孩》是大冰有史以来字数最多的一本书,在如今的市场规律与成本重压之下,仍然以不高于 40 元的定价,已经很难得了。在编辑的推荐语上,也写着“他怕他的读者买不起书,怕他的读者饿着肚子花一天的饭钱买书”。 难怪被网友恶批“卖情怀、营销”,大冰的这几本书,其实没多大的阅读价值,全是他的个人经历,但是 39.6 元的价格不值得,我们缺的是那 4 毛钱吗?

“开卷信息”发布的《2018 年上半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趋势和特点》)报告显示,2012 年新书平均定价 52 元 ,2017 年新书平均定价 75.62 元 ,比 2016 年增加 3 元。2018 年上半年,新书平均定价 88 元,在 2017 年的水平上上涨近 13 元。来源《纸质书价格逐年上涨,你还愿意买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王旭斌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几年图书定价上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成本的上涨”,纸张成本占一本书成本的 50%至 60%,不仅纸价在上涨,物流、版税、人工等成本也在上涨。

“作为大学生,书价涨了十几二十块,这会让我购书时压力变大。”“书价上涨说是尊重知识,但其实不利于知识的传播,贵了会更少人购买,更少人阅读。”不愧是大学生,我们的想法都相似,经常因为书的价格让我望而却步。

但是,虽说如此,我觉得仍然有节省的空间——腰封。

前段时间在京东买了三本书,罗翔老师的《圆圈正义》、《法治的细节》以及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到手之后拆封,遇到一个经常让我头痛的问题:书的腰封。腰封,弃之可惜,留着影响阅读,所以我在阅读时把腰封取下来,读完之后再套上去。

腰封,又称“书腰纸”,图书附封的一种形式。它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属于外部装饰物。腰封一般用牢度较强的纸张制作。包裹在书籍封面的腰部,其宽度不一定。长度则必须达到不但能包裹封面的面封、书脊和底封,而且两边还各有一个勒口。腰封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一般多用于精装书籍。腰封是上世纪 90 年代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此后在图书出版、图书装帧中已成时尚。

图书出版现在就是“无腰不封”,浪费纸张,破坏整个书的设计美感(但也有不少是增添美感的腰封),喧宾夺主。

有两个最受读者诟病的例子,一个是《问学余秋雨》,其腰封上写道:“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 问学》 余秋雨 ”,以孔夫子比余秋雨,给人一种滑稽可笑的感觉;其二是阎连科的《我与父辈》,腰封的推荐词则更为夸张:“万人签名联合推荐,2009 年最感人的大书,最让世界震撼的中国作家阎连科,椎心泣血的文字,千万读者为之动容,创预售销量奇迹,超越《 小团圆 》。”

纸质书的优点

厚重感

这个厚重感一方面是书的重量带来的“厚重感”,另一方面指“文化和知识的厚重感”。这是任何电子书或电子书阅读平台都没有的体会。

我很喜欢一句话:“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历史书又太大,装下了华夏上下五千年”,一本厚厚的书摆在我的面前,一页一页地阅读,读历史书会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读人物传记会感受到主人公的丰富人生,读散文读随笔读小说,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情感。

我感觉电子书是没有情感的,它似乎只是冷漠地向我们传递冰冷的信息。

记笔记

我虽然没有在纸质书上记笔记的习惯,但有必要提一下这点。

习惯读书时记笔记的人,大概都有两种行为:句子、段落划线;实时批注、评论。这对于纸质书来说很方便,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应该这样读,“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随地写下自己对某句话、某段话的理解和想法,一方面加深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的的确确证明自己认真读了。

在微信读书上读电子书,我也会进行划线和评论,相比在手机上用键盘打字写下自己的评论,我更喜欢拿一支笔,划一条横线,打个箭头,圈一圈,写下我的想法。

阅读感

用满足感这个词或许更形象。

最近读电子书比较浮躁,很难持续看下去,偶尔看到看不懂的内容便关掉这一本,打开另一本,既耽误了时间,阅读效果也差。当我试着看纸质书《人生海海》,左边是已读部分,右边是未读部分,拿在手里,真真切切感受到阅读的进度,已读部分渐渐增加、变厚,未读部分渐渐减少、变薄,阅读速度也恰好合适,这才是读书给我带来的阅读感和满足感。

另外,看着书架上一本本读完的书,更加带来满足感,给予自己读更多书的动力。

电子书的优点与缺点

我在上面提到的三个关于纸质书的缺点,恰恰是电子书的优点。

正如 21 年前 iPod 的诞生,改变了人们发现和享受音乐的方式,我们可以“把 1000 首你喜爱的歌装到口袋里”,电子书阅读器 Kindle 的诞生,也改变了我们阅读的方式,把 1000 本甚至更多的书装进一个手掌大小的设备中,随身携带,随时阅读,这也让我想起了中学时代同学们下载 TXT 格式的小说,装进自己的 MP4 中进行阅读。

注:iPod 停止生产和 Kindle 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不能相提并论,我只是对比它们俩诞生的原因和想法。

今天正好看到亚马逊 Kindle 官方发的通知,亚马逊将于一年之后即 2023 年 6 月 30 日,在中国停止 Kindle 电子书店的运营,这也代表 Kindle 在逐步推出中国市场。

我没有深入研究退出的原因,据我看来,大概率是由于国内电子书平台的发展,以微信读书为主,曾经通过大力宣传“无限卡”,免费读书的功能吸引了一大波使用者,当用户多了,就开始缩减免费阅读的范围,无限卡被划分为“免费无限卡”和“付费无限卡”,套路越来越多,越来越深。还有一个可以考虑的原因,盗版电子书的盛行,例如大家不陌生的 Z-library,提供免费的各种格式电子书下载,让 Kindle 在中国市场赚不到钱(国外市场也不见得就有多好)。

我的阅读

纸质书和电子书都在读,没有主次之分,偶尔会交叉阅读。

电子书以微信读书为主,尽量在上面看正版书,付费的概率不大,另外也会在 Z-library 上下载电子书导入至微信读书进行阅读。

对于纸质书的阅读,除了购买,另一个渠道则是从图书馆借。购买也是有选择的,因为纸质书购买不仅是为了阅读,还为了收藏。例如上面提到的《法治的细节》、《圆圈正义》和《苏东坡传》,我已经在微信读书上看完了,但仍然买了纸质书,为了收藏,同时也能再次阅读。

纸质书的购买渠道有三:京东、当当、拼多多,京东经常有活动,当当也时不时有满减的优惠,拼多多更不用说,百亿补贴够厚道了,但要注意区分正版和盗版。至于二手书,在多抓鱼平台买过两回,后面发现不包邮的价格都比得上别的平台包邮的新书价格了,因而对二手书没有太多想法。

与读书相关的文章

《写在 Kindle 退出中国市场之后:最爱还是纸质书》留言数:9

  1. 印记-发泡鲸发泡鲸LV2

    小说类的图书我一般都是买电子书,一来价格便宜,二来节省空间。kindle电子书店要退出,不知道去哪里买书了。

    2楼 回复
  2. 印记-S̆̈S̆̈LV2

    我也对腰封深恶痛绝,就是脱下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而且现在的纸质书都贼厚,封面占好多体积,纸张也厚,我喜欢儿时那种简装本,字又大,纸张又朴实无华的书。所以后来还是买了Kindle,怎奈居然要退出了,好可惜。其实读书的另一个乐趣是收藏。如今也没了。

    3楼 回复
  3. 印记-响石潭响石潭LV4

    阅读的好习惯~经常有一种感慨,书非借不能读也,纸质书买了,电子书买了,然而就束之高阁了,然而借来的书,至少还能翻看一下,唉

    4楼 回复
  4. 印记-greatghoulgreatghoul

    > 已读部分渐渐增加、变厚,未读部分渐渐减少、变薄,阅读速度也恰好合适,这才是读书给我带来的阅读感和满足感。

    的确是很有满足感,没填眼睛看着未读的部分慢慢变薄,很舒服。

    我目前是 kindle 闲置,阅读的渠道主要有三个。

    1. 微信读书的 web 版本,时不时会读一读,没有广告,没有推送,是很适合阅读的环境。
    2. 纸质书,工作一会儿休息时翻看几页,上厕所翻看几页(避免拿着手机在厕所里面出不来)
    3. 听书,会下载电子书在讯飞有声里面,还有一个 Android 应用交 TTS Reader ,也支持导入电子书,一般在做饭时,骑车时,遛狗时听。讯飞有声支持录制自己的声音作为语音引擎,听着自己的声音给自己读书还蛮有趣的。

    6楼 回复
  5. 印记-姜辰Jcs.Moe姜辰Jcs.Moe

    kindle已经吃灰了,买回来的书放着也吃灰了。

    但是如果真的想看书,其实都是一样的。

    但问题是,现在看书,越来越难静下心了。

    8楼 回复
  6. 印记-congeconge

    纸质书还有另外一个缺点,晚上的时候,需要外部光源。而手机或Kindle上看电子书,就没有这个限制。

    电子书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尤其是微信读书,在无法读的情景下,你还可以让AI读给你听。至少读小说类的书的时候,听书使我能在做饭,走路,通勤的时候,也能用有声书的方式,继续阅读。

    我现在的纸书,都是去图书馆去借来看。非借而不能读了……

    9楼 回复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