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印记

过量信息引发的心理焦虑

今天女朋友和我说,她最近这几天总静不下心来,我分析是不是天气太热、没睡好等原因,她说不是。后面她自己又思考了一会儿,和我说可能是最近看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在微博上各种热搜、各种信息,社交平台产生的大量信息带来了心理上的焦虑。她说她要戒网。

随即我想起在 GoodRx Health 看过的一篇文章《Doomscrolling: Why Too Much News Can Be Bad for Your Mental Health》,为什么太多的新闻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不利?

焦虑产生的源头

及时了解新闻和时事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加知识,使我们保持参与和了解社会动态。然而,新闻也具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新闻信息往往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压力。

其中一个影响因素是消极偏见(negativity bias)。消极偏见是指人们倾向于更关注负面事件或信息,而忽视正面或积极的内容。这种偏见的形成可以看作是一种保护机制。

过量消费新闻带来的影响

带来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

从生理上讲,头痛、疲劳、体重变化、性方面的问题,久而久之还会产生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

从心理上讲,常见的增加压力、抑郁、焦虑、PTSD等等。

延伸思考

我在想,不单单是新闻,单凭互联网上网友发的任何信息,都有可能引发心理上的焦虑。

近几年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人人都能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以新浪微博为例,编造谣言引起男女性别之间的对立、放大明星艺人正常的私生活、成为“键盘侠”网暴他人......若平台监管不力,只会更加加剧社会矛盾,引发冲突。

前两天中国网信网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规范信息来源标注等,有时候,虚假信息的传播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而辟谣却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信息质量固然鱼龙混杂,但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筛选和过滤信息。

信息的过滤和筛选

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也说到如何与新闻信息建立健康良好的关系。

说到限制来源,就不得不提一句 RSS。

通过使用 RSS,主动获取我们感兴趣的信息,将不喜欢或者不感兴趣的内容排除在外,虽然它目前不太流行,但我的理解就是拒绝算法,主动获取,只要明白这一点,即使你不懂 RSS,也没关系。

学会独立思考。我觉得短视频的流行,渐渐地让人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近期备受关注的一个案子——私造浮桥案,网上铺天盖地各种言论,有支持法院判决,有支持造桥的村民黄某。我一开始看了罗翔老师的文章《私造浮桥,有罪吗?》,认为分析得挺有道理,事实可能就是如此,但后面看到越来越多的报道,从各个方面,更加全面的报道,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远不止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我认为不要轻易对事情下结论,也不要单从某一个人、某一方面去判断,多思考多辨析,世界太复杂,人更复杂。

最后,还是少上网,多看书吧。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