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发这件事
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没剪头发了,头发长得已经可以让我扎两个小辫子。
家附近有两家理发店,名字取得很朴素,“老金理发店”店主人名字里有“金”字,“小崔理发店”店主人姓崔,前者从我小学开始就一直开着,应该是十多年前,剪一个头是2元钱,后面看着它慢慢涨价,涨到现在的10元钱,也算是比较正常的价格。
我不太喜欢那种所谓“沙龙”的理发店,理发师个个顶着一头比较酷的发型,店面装饰很豪华,又不停地放着音乐,这让我感觉很不自在,本就不喜欢太嘈杂的环境,让我在里面待半个多小时更是难受。前面提到的这两家理发店,名字朴素,店里的装饰也十分简单,进去就感觉在家里一样,没有播放流行音乐,就一台电视机、一台空调,来来往往的人也是街坊邻居,他们很喜欢在等待或者理发的时候唠唠嗑、聊聊天,更加给理发店增添了不少生活气息。逐渐也让我觉得,想要了解老百姓日常谈论着什么,可以去路边的小餐馆,更可以去街头小巷的理发店。
剪头发头不能动,身子不能动,更不能摇头晃脑,不过这对于小孩子来说是种折磨。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一个人去“老金理发店”剪头发,当时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坐在那,他妈妈扶着他,等着剪头发,可是一直哭一直闹,动弹个不停,好不容易在妈妈的安抚下剪完了头发。轮到我了,给我剪头发的阿姨就说:“看看这个坐着一动不动的小孩子剪头发啊!”我心里窃喜。一直以来我剪头发几乎都是一动不动,看着剪子和推子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保持不动也是安全的,闭着眼睛更是能让我有所安慰,尽管很多时候闭着眼睛容易让我睡着,但这也是享受理发的过程。
正是因为去这两家理发店的都是街坊邻居,难免会遇到认识的人。今天在“小崔理发店”剪头发,屋子里除了老板和老板娘,其余的人我都不认识,更别提说上话了。不记得是什么让店老板提及了一下我,把我爷爷是谁、我爸是谁全说了出来,这下可好,屋里的人都知道我是哪家的哪个人了,于是就有人问我你爸爸是不是还有个弟弟呀、你妈妈是不是叫...啊、你是不是有个妹妹呀……我能回答的尽量都回答了,唯独一个男人说我爸应该管他叫舅舅,问我应该叫他什么……我不太喜欢和一大群长辈打交道,更何况是我不认识的人。我便剪完头发付了钱,早早地离去了。
理发是一门手艺活,也需要更多的人来继承这门手艺,尽管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理发店,越来越多的人对理发的要求更高,但是乡间街头这种民风朴素、热情实在的理发店会依然存在。
10块,在城市里想都别想,儿童15起步。。。
@灰狼是,价格还没个标准,儿童有的头发少有的头发多,统统15元。
我计划好7月底剪头发的,结果来了疫情,不敢去了,我得守住我的绿码。
你们那剪头发真便宜,我这里,41块钱起步,一个简单的洗剪吹。
@杨景文在我家这只剪过头发,价格还行,没做过烫和染。在九江做过一次头发,烫染两百多块钱。
评论提交后转圈圈好久。
今天下班刚去理完发,早两年10元小街小巷同样不习惯去大街边的美发沙龙。今年已经涨价到15元了。
@Mr.Chou我就没剪过10块钱的,记忆中都是20起步,现在41起步了,我还是会员……
@Mr.Chou评论时好时坏。
15元价格还算合适。
我家附近两家理发店,一家25,一家30。以前也去过菜市场十多块的理发店,但后来就渐渐在家附近剪了。
@Lzy20021010基本上都在涨价。
乡里乡亲这攀谈真闹心
@林木木我要是认识那倒没事,主要是我不认识的还找我攀谈。
10块钱真便宜,我们这随便剪个刘海都得3 40块,我已经自己理发快两年了…..
@流金岁月自己理发?那挺考验双手协调吧。
我的头发从小到大(到高中)都是一个人理的,那就是我的老爸!在旁人眼里,他是个逢集就上街在路边摆摊的“剃头发的”,可是在我眼里,他就是一名伟大的“理发师”。
@wys厉害了,没想到你老爸还有这手艺…
@Mr.Chou相对价值吧,从小开始,家中中小用度基本就是我爸每场靠理发来解决的。
过了上学期,等工作了后,你会适应这种乡亲关系的。
@摄影博客希望如此。
我家附近的理发店,洗剪吹目前是50起步。
最近半年,我都是自己给自己理发。可以省一点钱。
@CcChen自己对照着镜子理发吗?我倒是对着镜子梳一梳头发还行,剪就比较难了。
很羡慕能理发的人,我感觉自己的头发快掉光了,我还年轻啊!!!
@段先森加油,程序员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