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认为浏览器仅仅只是用来搜索、查找信息、浏览网页,那本篇文章值得你阅读。
浏览器是大部分人每天打开电脑使用最频繁的软件,但仍然有许多人仅仅将它用来进行简单的网页浏览,其更加深入的80%的功能没有体验到,本文先从使用浏览器扩展进行分享,如何让我们的浏览器更好用。
什么是浏览器扩展?
根据 Microsoft Edge 的解释:
扩展是可在 Microsoft Edge 上安装以自定义浏览体验的加载项。Micro...
在2022年11月6日晚上8点,我成功兑换不背单词的终身大会员,用“白嫖”二字更加合适。不背单词在我手机上已经安装两年多了,惭愧的是真正使用时间仅300多天,在使用300多天之后,分享我的使用经验和过程。
以不背应万背
刚接触这款背单词软件时,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我明明是要找一款帮助背单词的软件,它怎么还叫做“不背单词”呢?在它的官网写着这样一句话:单词不用背,融入语境自然会。在使用过之后才真...
写日记是最简单、成本最低的写作
最近在备考教资,还有十来天就考试了。在路上听到室友讨论教资考试科目一的作文题,他说高中毕业以来就没写过作文了,三年多没有写作,现在拿起笔都不知道该写什么。
这种情况有点像“提笔忘字”,因为平常接触的少,真正需要用起来,忘得一干二净。人们习惯了用键盘打字,很少拿起笔,在纸上写字;人们习惯了以视频、语音的方式表达观点和想法,很少用写作的方式,用笔记录...
2022 年已经过去一半,本没有写上半年读书总结的想法,但在我加入的一个读书微信群里,有群友主动发起一个年中读书总结分享会,挑选出自己上半年读过的 Top3 进行分享,看到其他人纷纷亮出自己的读书笔记和书单,我也凑凑热闹,供大家参考。 上半年看完的 单独成册 的书有《江南三部曲》(包括《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苏东坡传》、《法治的细节》、《半小时漫话中国哲学史 1》、《...
前两天在看电影《搏击俱乐部》,看到一句话:只有抛弃一切,才能获得自由 It's only after we've lost everything that we're free to do anything.
仔细想想,前提和结果都是理想状态,我们不可能抛弃一切,更不可能获得自由。原本对这句话不太理解,直到我有一天洗澡的时候回忆起十年前的一件事。
我是 2010 年注册的 QQ,在那个时候 QQ 还是比较流行,有人为了快速提高 QQ 等级、有人将自己的 QQ 秀打...
今天在微博上了解到唐山打人事件的最新进展,9 名参与殴打的犯罪嫌疑人都已全部落网,希望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
昨天写的《不做冷眼旁观之人,做勇敢发声之人》受到许多朋友的认可,但我也看到了与之相对的观点,我仔细思考之后,的确存在表意不太明确的地方,昨天未说完的话,今天接着说完。
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这一品德和行为在现代社会是十分重...
今日我等若冷眼旁观,他日祸临己身,则无人为我摇旗呐喊。
河北唐山机场路一家烧烤店多人起冲突,一男子酒后搭讪对某女子进行性骚扰,该女子反抗,后多人对该女子进行殴打。我在微博上看到了相关的完整的监控视频,一起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案件,打人者手段凶狠、肆无忌惮,令人胆战心惊,引发众怒。
对该事件感到震惊,对该女性感到同情,在朋友圈转发了相关内容,朋友的一条评论...
最近两天看完了我 2022 年第一本纸质书,麦家新作《人生海海》。今年都快过去一半了,看完了 16 本书,1 本纸质书,15 本都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电子书。但是,最爱还是纸质书。
阿根廷著名文学家博尔赫斯说过一句话,“这世界上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我觉得图书馆应该是纸质书的天堂。很难想象,置身电子图书馆,周围没有一本纸质书,闭着眼睛都能感受到一种冷清的气氛。相比纸质书,我觉得它...
最近读了几篇文章,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博客——《Zara's blog - 讲讲我为什么写 blog》,作者 Zara,在飞书负责 Product Marketing。这是一篇关于她本人对于写作经验的分享,她从2019年12月开始,在字节跳动内部用飞书文档写 blog,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写了将近100篇。
我从2018年3月开始写博客,到现在已经有4年了,在 Zara 的文章里看到了许多相同的感受,她分享的许多观点也是我之前记录过、认同的...
最近,我建立的中文博客圈微信群里掀起了一股笔记软件讨论风。或者说这个话题一直没有断过,不断有人安利新的笔记软件,咨询使用方法,前段时间我在日记里简单写了我对于笔记软件的用途,今天趁此机会聊聊我对于选择笔记软件的看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觉得这是大部分人选择记笔记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脑海中能容纳的东西有限,记笔记就成了我们开发第二个大脑的方式。从最原始...
昨天晚上听室友说起一个事。
他们篮球队晚上在球场训练,两个黑人过来,以为我室友他们在打比赛,就想参与进来一起打,结果篮球队这边竟没一个人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英文表达他们在训练,不能一起打球的意思,黑人也不懂中文。情急之下,篮球队这边有人“挤出”几个词:team, play games.就想表明他们队伍在训练,黑人误以为是在邀请他们组队打球,最后也不清楚是如何解决的。
我室友觉得挺丢脸...
标题不是我说的,是村上春树说的。
在写该书时,村上春树已经坚持跑步23年了,这本书也算是他关于跑步的随笔集。
村上在书中说他是一个“生来易于肥胖体质的人,为了不增加体重,每天得剧烈运动”,而他的妻子则相反,“不管吃多少,不做运动,也根本不会变胖,连赘肉都不长”。村上深感其中的不公平,但是和跑步运动扯上关系就有趣了。“倘使从不偷懒,坚持努力,代谢便可以维持在高水平,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