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生活记 相关文章

过量信息引发的心理焦虑

今天女朋友和我说,她最近这几天总静不下心来,我分析是不是天气太热、没睡好等原因,她说不是。后面她自己又思考了一会儿,和我说可能是最近看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在微博上各种热搜、各种信息,社交平台产生的大量信息带来了心理上的焦虑。她说她要戒网。 随即我想起在 GoodRx Health 看过的一篇文章《Doomscrolling: Why Too Much News Can Be Bad for Your Mental Health》,为什么太多的新闻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不利? 焦虑产生的源头 及时了解新闻和时事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加知识,使我们保持参与和了解社会动态。然而,新闻也具有积极和消极之……

继续阅读»»»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关于」页面?

上周看到 BearBlog 开发者发表的一篇文章《Will AI kill blogging?》,人工智能会杀死博客吗?他认为虽然大型语言模型发展速度很快,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肯定会威胁到内容营销和其他同类,但这种威胁不适用于个人博客。 我认同文章的观点,博客是一个表达自己的地方,每次访问别人的博客,我都喜欢看他们的“关于”页面,阅读不同的人生经历,感受不一样的个体,仿佛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你面前,充满感情地向你讲述ta的故事。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给我一种冷冰冰的感觉。 于是我便想到,每个博客都应该有一个“关于/About”页面,它是读者了解作者、了解这个博客的一扇窗户。不用写得太详细,可以简单写写作……

继续阅读»»»

关于中文博客圈的思考

我在2019年3月的时候发起了这样一个“项目”,将写博客的人聚集在一个QQ群里,让这个群作为大家交流的平台,群名就叫“中文博客圈”。后来发现QQ群的活跃度远不如十多年前,我便在2020年末建立微信群作为主要的交流平台。 当然,这个群的经历也是比较曲折。2022年11月23日,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群被封,随即建立新群,一直到今天,群里共有104人。 群里有大家熟知的左耳朵耗子、DIYgod、Scavin(小众软件的作者)等人,月光博客的龙威廉也加入过,不过旧群被封之后就没有进来。 以上内容是我对中文博客圈微信群的简单叙述。 博客作为过去时代的产物,到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中文独立博客就像是……

继续阅读»»»

我的2022年

往年年末的时候,喜欢在剪映里找一个视频模板,选几张这一年满意的照片,“拍同款”,《我的20xx年》就完成了。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朋友说:10s哪能说完我的2022,说得没错,365天哪能仅用一段10秒的视频就讲述完呢?于是选择和去年同样的方式,写下来。 平台的年度报告总是来得更早一些,早在几天前就欣赏了微信读书、网易云音乐、抖音、美团等平台提供的2022年度报告,稍迟一会的B站和IT之家也在今天送来了年度报告。那就从这些平台说起吧。 微信读书,这一年中,有223天,抛开购物、游戏、短视频,选择了读书;184小时沉浸在阅读中,忘记了众声的喧哗。 这一年,阅读过57本书,读完了其中的37本,有1……

继续阅读»»»

写在 Kindle 退出中国市场之后:最爱还是纸质书

最近两天看完了我 2022 年第一本纸质书,麦家新作《人生海海》。今年都快过去一半了,看完了 16 本书,1 本纸质书,15 本都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电子书。但是,最爱还是纸质书。 阿根廷著名文学家博尔赫斯说过一句话,“这世界上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我觉得图书馆应该是纸质书的天堂。很难想象,置身电子图书馆,周围没有一本纸质书,闭着眼睛都能感受到一种冷清的气氛。相比纸质书,我觉得它保留了读书人的气质,温文尔雅有感情的气质。 不过话说回来,纸质书与电子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围绕它们俩的优缺点,能说上一大堆,我以自己一个喜欢读书的学生的视角,说说我眼中的纸质书。 纸质书的缺点 重量 我从……

继续阅读»»»

写作是一个典型的“功夫在诗外”的事情

最近读了几篇文章,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博客——《Zara’s blog – 讲讲我为什么写 blog》,作者 Zara,在飞书负责 Product Marketing。这是一篇关于她本人对于写作经验的分享,她从2019年12月开始,在字节跳动内部用飞书文档写 blog,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写了将近100篇。 我从2018年3月开始写博客,到现在已经有4年了,在 Zara 的文章里看到了许多相同的感受,她分享的许多观点也是我之前记录过、认同的。结合 Zara 的这一篇博客,一起分享我对于写作的看法。 首先解释下本文的标题: 写作是一个典型的“工夫在诗外”的事情 这是 Zara 博客里的一句话……

继续阅读»»»

扯淡集(七)

在博客搜索“扯淡”二字,会发现上一篇《扯淡集(六)》还停留在2021年4月2日。扯淡集,没有固定的主题,一般是写一写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今天继续写《扯淡集(七)》。 缅怀 2023年5月15日 Thomas Yao 的一条推文,让我得知群友陈皓已于2023年5月13日晚突发心梗辞世。 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左耳朵耗子,以及他的博客酷壳。 而他对于我来说,是中文博客圈微信群的群友。2021年3月3日,我在 Twitter 上私信发出邀请,当天晚上便入群了。 大家都很兴奋,当天晚上就聊了许多。耗子叔说那天加入这个群很高兴,没想到还有00后在写博客,晚上一定能睡得很好。 借用陈仓颉说的一句话:少少几……

继续阅读»»»

写在世界读书日:与书为伴 与书同行

读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若不是看到老张博客的文章,我也不会知道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既然时间到了,不妨也多说一说。回顾我自己读书的经历,大概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懵懂的时候,不知道各种各样的书里有些什么,看到有几本书在家里搁着就翻了翻,小学班上有个图书角,各种有图有画的书也拿来翻阅,当时确实只是把读书当做“消遣”的东西,尤其是翻阅漫画书,图和画是看得最多的。

每日一博终于还是成了每日一勃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呸,曾梦想每日一博,竟没想到成了每日一勃。 很多人初建博客之时,抱着好奇的心,对自己的博客充满希望和干劲,总想着得好好写点什么,就比如说我,2018年3月17日建的博客,当时就想着每天至少一篇文章,做到每日一博,定下这个“目标”之后的一两个礼拜里,差不多都做到了,看见什么人、经历什么事、听说什么新闻,都有感而发写了点东西,甚至爆一句粗口,吐槽我衣服不见了,或者是记录下老师查寝过程,总觉得还能继续写,勉勉强强算是每日一博。 越往后面走,越没时间,高一还行,到高二明显时间不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文章日期归档,明显的区别。 一个月曾有过25篇,也曾有过1篇,甚至没写。或许这是……

继续阅读»»»

写博客的第5年

前两天收到十年之约发来的一封邮件,点开一看,原来是5年前的这个时候申请加入十年之约,一个所谓的“组织”,约束自己坚持写博客至少10年。 我猛然想起,今年是我写博客的第5年了。 写下了一点想法,我对自己说,现在能够坚持写博客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5年前能看到熟悉的朋友和他们熟悉的文字,他们的更新频率不说一天一篇,至少一周都会有记录,反观现在,从周更变成月更,甚至年更。 回顾 我也如此。2018年3月17日,那时候我还是一个高中生,原本高中学习是很繁忙的,我的脑子里却总有一些想法,脑子里装不下了,就只好写下来。抱着“每日一博”的想法,天天写天天写,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思考明天写什么,当时用最传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