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

正事没多少,琐事一箩筐

生活记 ·

关于标题《正事没多少,琐事一箩筐》,可以看出我对写作的无奈,实在是不知道该取怎样的标题,或许是因为我的内容,“杂乱无章”,且没有突出的主题,只好编出这样十个字作为本文的标题,就当作阅读前的笑料吧。

摄影作品网站

这个学期选了一门选修课,手机摄影,现在上了六节课,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而且课后就可以将所学到的付诸实践,这也让我亲自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

且不说学得如何、拍得如何,至少是领悟到了一些摄影的快乐。看到过一句话: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摄影家,但是好的摄影作品可以出自任何人。人人都能拍出美丽的照片,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或相机记录看到的一切,当我当这句话放在心里,我都会更加用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不想错过值得拍摄的每一处地方。我记得有一回在食堂吃饭,看见远处的桌子上落下一只麻雀,吃着桌上别人掉落的饭菜,在桌上蹦来蹦去,我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虽然并不是多好的照片,但它记录了较为珍贵的一幕。

上周用 Typecho 程序和 SnapicPlus 主题搭建了一个网站,将我觉得自己拍得还不错的照片放了上去,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拎得清楚,它们不是多优秀的作品,但于我而言,是我用心记录的结果,也有少数几张是朋友拍摄的,和我有关,也一并放上去了。

输入与输出

最近一直在想两个词,即输入与输出,input 和 output,是因为这两天清理了一下邮箱订阅的 newsletter,剔除了一部分我不感兴趣以及停更很久的,同时也订阅了不少新内容,涉及许多领域,例如我感兴趣的科技数码、人文思想等等。

前面我也提到过,自己想写 newsletter,但是没有坚持下去,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内容,即缺少输出。那些拥有成千上万订阅者的 newsletter 创作者,他们是如何输出的呢,我想肯定不是像王阳明一样日复一日的静坐格竹子,也不是像我一样天天喊着写,却动不了笔。暂时我能想到的是,输入与输出结合,你只有不断地阅读,获取你所需要的信息,才能有所思有所感,更有所写。他们的内容不是凭空产生,但也不是搬运别人的内容,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引发自己的思考,转化为自己的内容,从而达到输出的目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总有一天,你所学过的内容会转化成有用的知识,不经意间用在你所需要的地方。

日记

在上一篇文章《一些闲言碎语》中,我写了这样一段话:

过得真快,今天就周五了。室友还在感叹“我都不知道这周干了什么”。还好我写了日记,翻翻看,清楚地知道这一周做了什么。日记并不一定是写了就完事了,每周末还可以回顾这七天,什么做得不好,什么做得还可以。日记可以是流水账,也可以不是流水账,就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去写日记和看日记。

现在已经是四月份了,4月1日晚上写日记的时候,我又回顾了三月份的日记内容,整整31篇,其中有一篇提到我对写日记的方式有所改变:

这是第二篇篇幅超过1版的日记,我过去一直将日记篇幅控制住1版以内,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总觉得一天一版,挺合适,似乎也挺美观,但是更多时候篇幅的限制让我不能完整、清楚地记录,这样我写日记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有时候,即使当天可记录的很少,我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想写在日记本上,夸张来说,“篇幅限制了我的能力”,唉,自找的。从今天的日记开始,不被篇幅约束,能写多少写多少,有多少内容就写多少内容,还原日记的本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