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Bitwarden 开始讲起

我是一个强迫症患者,程度算不上低,很早之前就想将自己的博客和其他 self-hosted 服务分开,博客单独一台 VPS,其他杂七杂八的自部署服务放在另一台 VPS 上,既要雨露均沾,也要有个孰轻孰重,以此体现我对于博客的重视,毕竟自诩博客爱好者。

好巧不巧,CloudCone 最近不知抽什么风,上架两款 VPS,其中一款为4核心、2GB内存、30GB SSD 存储,4TB 流量,价格为19.9美元,从没摸透过他们的营销手法。从刚开始接触时的复活节,到后面的黑色星期五(被鸽了)、圣诞节、周年庆等活动,优惠力度一次比一次小,这次也算是赶上了,账户里也有点余额,便剁手了一台,买之前想着,多部署一点有意思的工具或服务,让它充分利用起来。

我对于 VPS 的测试一窍不通,只会学着网友的教程,输入一段代码,运行一个脚本,等待测试结果。VPS 开通之后我用一个融合怪脚本进行测试,下面是它给出的数据结果。

机房在美国洛杉矶,大多数人用它做一些特殊服务,所以就会关注流媒体解锁情况,我目的不在此,部署网站之后的访问情况令我比较满意,包括现在这个博客,一直运行在 CloudCone 的 VPS 上,也较为稳定。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想到的第一个服务便是密码管理工具。在这个方面我没有良好的习惯,过去一直都将密码存储在 Edge 浏览器上,通过 Microsoft 账户同步服务在多个设备之间使用,而且有过多个网站使用相同密码的情况,但是从上半年用 iPhone 之后,手机上的浏览器就一直是 Safari,懒得再下一个 Edge,以至于每次想登录某个网站,都得掏出我的荣耀30 Pro。

之前也使用过 Bitwarden,但后面随着某个域名过期,它也就不了了之。这次仍然采用 Docker 部署的形式,参照了 JackaptX 的教程,非常轻松地部署了 Bitwarden。

多说一句,aptX 的博客审美十分在线,语言文字、页面排版十分优雅。

安装:

docker run -d --name bitwardenrs \ 
--restart unless-stopped \ 
-e WEBSOCKET_ENABLED=true \ 
-v /www/wwwroot/demo/:/data/ \ 
-p 6666:80 \ 
-p 3012:3012 \ 
vaultwarden/server:latest

关闭用户注册:

docker run -d --name bitwardenrs \ 
--restart unless-stopped \ 
-e SIGNUPS_ALLOWED=false \ 
-e WEBSOCKET_ENABLED=true \ 
-v /www/wwwroot/demo/:/data/ \ 
-p 6666:80 \ 
-p 3012:3012 \ 
vaultwarden/server:latest

步骤还是那几个步骤,先部署,能够访问之后先注册自己的账号,接着关闭注册功能,除此之外也加上了自动同步功能,网页上添加或更新密码,手机客户端也能同步更新。

浏览器上安装好官方扩展,手机上下载好官方客户端,剩下的就让 Bitwarden 发挥作用吧。

你以为我会继续部署一些玩意儿吗,找了半天,研究了半天,最后再部署了一个网站资源监控工具——Uptime Kuma,因为我发现自己没那么多需求,现有的工具足够,整个过程让我有一种为了这瓶醋,包了一锅饺子的感觉。文章开头写 CloudCone,但标题却是“从 Bitwarden 开始讲起”,原因是为了避免自己有打广告之嫌。

使用 Bitwarden,千万记住一点,你的主密码。当然,最主要的,不要做一个虚假的自托管爱好者


目前正在使用的自部署服务:

Read more

搬家

搬家

如果说人生有两次搬家,那么一次是出生,另一次则是死亡;如果说人生有无数次搬家,那指的便是无数次在途中找到自己的房间,又一次次关上门,走出去。 2024 年 1 月,从学校搬到了南昌的一个安置小区里,800 元的房租,没有让初入职场且囊中羞涩的我感到太大的压力,但久而久之,1 元/度的电费成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春秋季节,电费可以控制在 100 元/月内,但到了夏天,下班回去开空调,早上醒来关空调,再加上老三级能耗的电器,一小时便耗一度电,晚上 8 个小时空调不间断,便是 8 元电费的支出……有时候一个月的电费赶上半个月的房租,想想真是令人心疼。 更因为是安置小区,附近环境较差,交通容易拥堵,你催我、我催你的喇叭声、摊贩的叫卖声、楼下大爷大妈跳广场舞的音乐声,经常让人感到烦躁,搬家的想法日益俱增。 最初的想法是在公司附近找一个一室一厅、民水民电、能养猫,而且租金在

By Bruce
CapWords:写给大朋友和小朋友的英语学习工具

CapWords:写给大朋友和小朋友的英语学习工具

前段时间,被一款 app 背后的开发故事所感动和吸引,起因是开发者的女儿经常指着东西问他,“这是什么?“,”这个用英语怎么说?“。认识的物品能脱口而出,但是不认识的物品需要稍微花点时间查一查才能知道,后来,CapWords 便诞生了。 它不是翻译工具,不会仅仅告诉你这个用英语怎么说,通过对物品进行拍照,AI 进行识别,再加上翻译,最后变成一个单词卡片,保留在你的 app 中,可以进一步学习发音、例句,以及每天自主复习。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单词卡片,用开发者的话说,这是贴纸,同样也来源于他女儿的想法。这让我回忆起读幼儿园的时候,学习汉字用的也是类似的卡片,方方正正的小卡片上印着物品的图片、汉字和拼音,汉字越学越多,卡片也越来越多,最后用绳子串在一起,可惜这些东西没有好好保存,只能凭印象记起一些。 尴尬的是,第一次使用正好是在卫生间,对着墙上的纸巾拍了一张,结果第一回就识别错了。 只能说,AI 有点调皮。 对于我来说,可能现在没有学习英语的需求,无形之中将其作为一个物品收纳的工具来使用,请看下图。 当时的想法,

By Bruce

楼下的商贩与城管

最近楼下清静了许多,早晨经过时没有汽车喇叭与电动车喇叭声交织环绕,没有老头老太为了一毛钱斤斤计较的吵闹声,更没有那些拿着大喇叭大声吆喝的叫卖声。 仔细一看,原来是之前经常在路边摆摊的老头老太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穿着制服的城管人员,和他们威武的车辆。很早之前就见过这样的场景,城管拿着喇叭,喇叭里放着南昌城市管理条例,一边驱赶,一边随时准备掀掉商贩的工具,原本以为只会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已呈现在我的眼前。 说来也奇怪,这个地方叫做xx大市场,却不像个市场,如果仅仅是依靠周边的店铺、附近的一个小型商超就能称为大市场,未免有点夸张,过去这边随处可见席地而坐的商贩摊位,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头和老太,一个蛇皮袋往地上一铺,蔬菜往上面一摆,一坐能坐一天,即使是下着雨,也能看到他们撑着伞在摊位上苦苦等候。 在这个地方租房住了一年多,每天上下班回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这些老头老太,和他们摊位上未卖完的菜,倘若他们的行为没有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出行,我觉得摆摊卖菜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但难就难在太影响周边的居民了。年初的时候,南昌许多地方在修路,我这边也不例外,一条主干道被铁皮围墙围起来,那些老头

By Bru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