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随想

我以为买了相机,揣着它在大街上,就会敢于举起并开始拍照。在没有相机之前,出于某种羞耻感,不敢或者是不敢光明正大地用兜里的手机拍下眼前的人或物,除非旁边没有别人。

或许是受某些新闻的影响,潜意识里举起手机拍照和“偷拍“划上了等号,而相机才是光明正大之物,可以随时随地拿出咔嚓两下。

再仔细想想,这应该不是主要原因,我拍人很少,尤其是对一个 i 人来说,敢于拍人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拍景和物更多,但为什么还是不敢呢?源于内心的自卑和不自信,很多时候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看到我认为值得拍照记录的内容,当我拿出手机一本正经按下快门时,总会担心旁边是否有人指指点点和各种议论,“这有什么好拍的“。我想,这才是主要的、根本的原因。

最近睡前在 b 站看到不少关于摄影的视频,有一个类别我很喜欢——街拍,寻一个天气不错的日子,带上手机或相机,随处走走,边走边拍。在户外,一种随机的环境下存在着不确定性,光线、角度、人物都不确定,拍出来的照片也是独一无二,我理解为这是一种机遇,确切来说是缘分。或许是这个原因,我不喜欢的一类摄影是写真,穿着特定的服装、做着特定的妆造、摆着特定的姿态,这一切都是被安排、布置,像一男一女被安排相亲、订婚、领证,缺少缘分。上述观点为个人看法,仅限于在写真馆或摄影棚,在户外给女生拍照不在讨论范围内。

我很喜欢 iPhone 的实况功能,在拍照的同时能够记录按下快门前后的几秒瞬间,今天翻开相册,找到春节期间和朋友一起玩的照片,播放实况能听到朋友的笑声,一直觉得摄影的意义是记录瞬间,记录一切不确定、随机的瞬间,边走边拍能遇见许多随机的人,发生随机的事,眼前的建筑和光线会组成随机的构图,按下快门的时候,随机的瞬间变成永恒,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再翻开曾经的相册,便能回忆起当初。

今天是 3 月最后一个周末,购买相机已经一个月,每次一到休息日,总会想出门逛逛,觉得外面会有东西等着我去拍,今天也不例外,但是天气不好,阴天没有光线,带着相机在楼下溜达了一圈,被倒春寒的冷风赶回了家,手痒。前段时间连续一周的下雨,潮湿,购买收纳箱做了一个简易的防潮箱,但还是忍不住拿出来开机看一看,实在手痒,对着桌上的键盘拍了几张。

或许热爱摄影的人都喜欢拍一张自己拿着相机的照片,第一次是拿着大学同学的 Canon EOS M50 Mark II,那是我第一次独立使用相机,虽然摄影的爱好并不是从那一刻才开始,但拥有一台相机的想法开始萌生。购买 Nikon Z5 之后一直没找到机会拍一张举相机的对镜自拍,晚上临时起意,在房间的全身镜前拍下了一张与小猫的合照,光线不好,希望能有机会拍一张更佳的对镜照。

拍照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是一种兴趣和热爱,可能费钱,但还是希望能够大胆地拍,大胆地记录,记录不确定的瞬间。

Read more

搬家

搬家

如果说人生有两次搬家,那么一次是出生,另一次则是死亡;如果说人生有无数次搬家,那指的便是无数次在途中找到自己的房间,又一次次关上门,走出去。 2024 年 1 月,从学校搬到了南昌的一个安置小区里,800 元的房租,没有让初入职场且囊中羞涩的我感到太大的压力,但久而久之,1 元/度的电费成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春秋季节,电费可以控制在 100 元/月内,但到了夏天,下班回去开空调,早上醒来关空调,再加上老三级能耗的电器,一小时便耗一度电,晚上 8 个小时空调不间断,便是 8 元电费的支出……有时候一个月的电费赶上半个月的房租,想想真是令人心疼。 更因为是安置小区,附近环境较差,交通容易拥堵,你催我、我催你的喇叭声、摊贩的叫卖声、楼下大爷大妈跳广场舞的音乐声,经常让人感到烦躁,搬家的想法日益俱增。 最初的想法是在公司附近找一个一室一厅、民水民电、能养猫,而且租金在

By Bruce
CapWords:写给大朋友和小朋友的英语学习工具

CapWords:写给大朋友和小朋友的英语学习工具

前段时间,被一款 app 背后的开发故事所感动和吸引,起因是开发者的女儿经常指着东西问他,“这是什么?“,”这个用英语怎么说?“。认识的物品能脱口而出,但是不认识的物品需要稍微花点时间查一查才能知道,后来,CapWords 便诞生了。 它不是翻译工具,不会仅仅告诉你这个用英语怎么说,通过对物品进行拍照,AI 进行识别,再加上翻译,最后变成一个单词卡片,保留在你的 app 中,可以进一步学习发音、例句,以及每天自主复习。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单词卡片,用开发者的话说,这是贴纸,同样也来源于他女儿的想法。这让我回忆起读幼儿园的时候,学习汉字用的也是类似的卡片,方方正正的小卡片上印着物品的图片、汉字和拼音,汉字越学越多,卡片也越来越多,最后用绳子串在一起,可惜这些东西没有好好保存,只能凭印象记起一些。 尴尬的是,第一次使用正好是在卫生间,对着墙上的纸巾拍了一张,结果第一回就识别错了。 只能说,AI 有点调皮。 对于我来说,可能现在没有学习英语的需求,无形之中将其作为一个物品收纳的工具来使用,请看下图。 当时的想法,

By Bruce

楼下的商贩与城管

最近楼下清静了许多,早晨经过时没有汽车喇叭与电动车喇叭声交织环绕,没有老头老太为了一毛钱斤斤计较的吵闹声,更没有那些拿着大喇叭大声吆喝的叫卖声。 仔细一看,原来是之前经常在路边摆摊的老头老太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穿着制服的城管人员,和他们威武的车辆。很早之前就见过这样的场景,城管拿着喇叭,喇叭里放着南昌城市管理条例,一边驱赶,一边随时准备掀掉商贩的工具,原本以为只会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已呈现在我的眼前。 说来也奇怪,这个地方叫做xx大市场,却不像个市场,如果仅仅是依靠周边的店铺、附近的一个小型商超就能称为大市场,未免有点夸张,过去这边随处可见席地而坐的商贩摊位,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头和老太,一个蛇皮袋往地上一铺,蔬菜往上面一摆,一坐能坐一天,即使是下着雨,也能看到他们撑着伞在摊位上苦苦等候。 在这个地方租房住了一年多,每天上下班回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这些老头老太,和他们摊位上未卖完的菜,倘若他们的行为没有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出行,我觉得摆摊卖菜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但难就难在太影响周边的居民了。年初的时候,南昌许多地方在修路,我这边也不例外,一条主干道被铁皮围墙围起来,那些老头

By Bru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