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吧的偏见

我对网吧的偏见,源于小学时候。

学校对面有一家网吧,从知道那是网吧开始,到它停止营业,从未进去过,因为时不时就有老师或主任在放学后去网吧逮学生,第二天在广播里通报,再加上家人和老师不断地告知网吧里全是不三不四的社会人,很危险,随时都会被敲诈,现在回想起来,并不无道理。

怕被老师逮到,也怕被坏人欺负,再加上我平时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电脑,直到今天,去网吧的次数屈指可数。小学对面的网吧,当时的价格是2元/小时,包宿应该更便宜,但对于每天零花钱只有1元的我来说,也是承担不起的价格;第一次去网吧,得益于同学请客,已经记不清当时坐在电脑面前玩什么游戏,只记得那时候的心情十分忐忑,即便是周六,也担心突然被老师逮到,去网吧上网似乎成了一种罪过;还有一次在同学的带领下,去过一趟所谓的黑网吧,不查身份证,不管你多大,给钱就开机,房间很小,头一次觉得这里确实是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人……后来随着学习压力增加,学习时间紧张,读初一的时候家里买了电脑,便再也没有去过网吧,高中毕业之后约过同学去包宿,难受和煎熬,想玩又犯困,以及现在,双休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如果兴致来了,去楼下的网吧玩两个小时,就已经很满足了。

前段时间还在犹豫,想买游戏本打游戏,考虑到自己不仅打得菜,而且平时很少有时间玩,还不如想玩的时候去网吧玩一会来的划算,于是买了 Mac mini M4。附近有不少网吧,以前叫网吧,现在叫网咖的居多,不仅配置和环境更好,价格也更贵了。第一次来南昌,陪女朋友考试,考试期间我就去附近的一家网鱼网咖玩游戏,10元/小时的价格让我惊讶,这还是大厅的价,如果是包厢岂不是更贵?今年寒假,和几个同学开了一间电竞酒店房,有四台电脑,这边四个同学玩游戏,那边四个同学在打牌,累了困了就在床上睡一会,又一次刷新了我对网吧、网咖、电竞酒店的认识和体验。

不怕别人笑话,因为去网吧去得少,我都不清楚上机的过程,如何让老板给我开一台机子,怎么登陆,没带身份证怎么办……也是在高中毕业之后和同学一起去网吧次数多了,渐渐熟悉一点,没带身份证不碍事,打开微信使用 V 上网公众号实名激活就行,接着再让老板充值网费,随便找电脑开机等等。

申公豹说得对,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从小对网吧的偏见在我心中也是一座大山,给它打上了不太好的标签,但也影响不了什么,从现在来看,网吧是让我在工作之余放松自我的地方,话又说回来,有条件的话还是尽量在自家房间里玩游戏,环境更好,今天去附近的网吧玩了两个小时,虽然开着空调,但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怪的味道,人多、嘈杂,或许以后还是会选择配置一台 Windows 电脑,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电竞房的梦想。

Read more

搬家

搬家

如果说人生有两次搬家,那么一次是出生,另一次则是死亡;如果说人生有无数次搬家,那指的便是无数次在途中找到自己的房间,又一次次关上门,走出去。 2024 年 1 月,从学校搬到了南昌的一个安置小区里,800 元的房租,没有让初入职场且囊中羞涩的我感到太大的压力,但久而久之,1 元/度的电费成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春秋季节,电费可以控制在 100 元/月内,但到了夏天,下班回去开空调,早上醒来关空调,再加上老三级能耗的电器,一小时便耗一度电,晚上 8 个小时空调不间断,便是 8 元电费的支出……有时候一个月的电费赶上半个月的房租,想想真是令人心疼。 更因为是安置小区,附近环境较差,交通容易拥堵,你催我、我催你的喇叭声、摊贩的叫卖声、楼下大爷大妈跳广场舞的音乐声,经常让人感到烦躁,搬家的想法日益俱增。 最初的想法是在公司附近找一个一室一厅、民水民电、能养猫,而且租金在

By Bruce
CapWords:写给大朋友和小朋友的英语学习工具

CapWords:写给大朋友和小朋友的英语学习工具

前段时间,被一款 app 背后的开发故事所感动和吸引,起因是开发者的女儿经常指着东西问他,“这是什么?“,”这个用英语怎么说?“。认识的物品能脱口而出,但是不认识的物品需要稍微花点时间查一查才能知道,后来,CapWords 便诞生了。 它不是翻译工具,不会仅仅告诉你这个用英语怎么说,通过对物品进行拍照,AI 进行识别,再加上翻译,最后变成一个单词卡片,保留在你的 app 中,可以进一步学习发音、例句,以及每天自主复习。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单词卡片,用开发者的话说,这是贴纸,同样也来源于他女儿的想法。这让我回忆起读幼儿园的时候,学习汉字用的也是类似的卡片,方方正正的小卡片上印着物品的图片、汉字和拼音,汉字越学越多,卡片也越来越多,最后用绳子串在一起,可惜这些东西没有好好保存,只能凭印象记起一些。 尴尬的是,第一次使用正好是在卫生间,对着墙上的纸巾拍了一张,结果第一回就识别错了。 只能说,AI 有点调皮。 对于我来说,可能现在没有学习英语的需求,无形之中将其作为一个物品收纳的工具来使用,请看下图。 当时的想法,

By Bruce

楼下的商贩与城管

最近楼下清静了许多,早晨经过时没有汽车喇叭与电动车喇叭声交织环绕,没有老头老太为了一毛钱斤斤计较的吵闹声,更没有那些拿着大喇叭大声吆喝的叫卖声。 仔细一看,原来是之前经常在路边摆摊的老头老太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穿着制服的城管人员,和他们威武的车辆。很早之前就见过这样的场景,城管拿着喇叭,喇叭里放着南昌城市管理条例,一边驱赶,一边随时准备掀掉商贩的工具,原本以为只会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已呈现在我的眼前。 说来也奇怪,这个地方叫做xx大市场,却不像个市场,如果仅仅是依靠周边的店铺、附近的一个小型商超就能称为大市场,未免有点夸张,过去这边随处可见席地而坐的商贩摊位,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头和老太,一个蛇皮袋往地上一铺,蔬菜往上面一摆,一坐能坐一天,即使是下着雨,也能看到他们撑着伞在摊位上苦苦等候。 在这个地方租房住了一年多,每天上下班回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这些老头老太,和他们摊位上未卖完的菜,倘若他们的行为没有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出行,我觉得摆摊卖菜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但难就难在太影响周边的居民了。年初的时候,南昌许多地方在修路,我这边也不例外,一条主干道被铁皮围墙围起来,那些老头

By Bru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