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iPhone 半年之后(1)

距离我购买 iPhone 15 Pro Max 已经过去了半年,在此期间除了购买 Apple Watch S9 之外,再没有给厨子送过一分钱(已经很克制),他可能对我这点钱并不在意,但我自己挺在意。

我并不是一个果粉,过去一直使用 Android 手机、Windows 电脑。第一次使用 iPhone,还是在2022年下半年,通过京东的二手频道购买了一台 iPhone Xr,卖家说仅更换过电池,成色也不错,收到货之后我直呼三个字“嘎嘎新”,除了贴了一张二手机专用标签“撕毁不退”,整体非常新,边框没有划痕,屏幕也是完整,还特意对比了当时室友手里用了一年多的同款 iPhone Xr,室友也很震惊,居然比他的手机还新。

所以不是因为喜欢 iPhone 而买 iPhone,只是对各类手机,或者说各类电子产品比较感兴趣,想实际上手体验和接触。直到现在,那台 iPhone Xr 依旧在我的桌子上,时不时拿出来充个电,目前还升级到了 iOS 18,已然成了一块砖头,但仍会感叹它那完美的手感,屏幕大小适中,圆润的铝合金边框,透亮的玻璃背板,我觉得用温润如玉来形容最合适不过。

3月份更换手机,主要原因是当时在用的荣耀30 Pro已经有掉帧、卡顿的迹象,而且相机随着系统的升级变得越来越差,也已经用了3年半,想换手机的心越来越大。之所以没有继续选择 Android 系统的手机,是因为自己会经常使用一些国外 app,相对来说 iPhone 对这一方面的使用体验会更好,之前为了给荣耀30 Pro 安装 Google 服务,成功过,也失败过。

恰好当时还有一个礼拜是自己的生日,权当给自己买了一个比较费钱的生日礼物。

我仍然记得收到货的那个晚上,因为没有提前买手机壳和保护膜,直接将它放在床上开机、激活,第二天也没有立即放口袋里出门上班,因为还是得等手机壳和保护膜,我个人对于电子产品还是比较爱护的,毕竟我希望它能让我长期使用,保护好,保证功能完好,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挺贵的,磕着碰着我会比厨子更心疼。虽然网友说别把手机供得跟个祖宗一样,但我已经习惯了,也正是这个原因,用了三年半的荣耀30 Pro,我觉得可以算98新。

最大的体验是 iPhone 的120Hz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之前的 iPhone Xr 和荣耀30 Pro 均为 60Hz,从直观的视觉体验上讲,提升了很大一个层次,先不说什么 OLED、LCD,我也不太懂这些,可能这和刷新率也没什么关系,但只从自己使用体验来说,非常舒服和流畅。荣耀30 Pro 从 EMUI 升级到 HarmonyOS 时,系统的流畅程度也有较大提升,可能后面因为系统继续迭代,处理器性能渐渐落后,不复当年勇。

虽然过去了半年,其他人可能早已没了好奇和兴趣,但我仍然对手里的 iPhone 15 Pro Max 充满巨大的好奇,甚至还在网上搜索 iPhone 使用技巧,每当学会一个小技巧时,也会兴奋,尽管这些功能、技巧在 Android 手机上早已实现,除了安静苦笑,就只能继续骂一骂厨子。

所以当我写下这篇分享的时候,仿佛身边有一个朋友,我在和 ta 分享使用 iPhone 的一些乐趣体验,越说越兴奋,越说越激动,一句两句说不完,所以今天这篇文章也没有写完我想写的内容,这种感觉挺神奇,或许是数码发烧友独有。

标题后面有个“1”,算是为自己挖了个坑,慢慢填。

Read more

搬家

搬家

如果说人生有两次搬家,那么一次是出生,另一次则是死亡;如果说人生有无数次搬家,那指的便是无数次在途中找到自己的房间,又一次次关上门,走出去。 2024 年 1 月,从学校搬到了南昌的一个安置小区里,800 元的房租,没有让初入职场且囊中羞涩的我感到太大的压力,但久而久之,1 元/度的电费成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春秋季节,电费可以控制在 100 元/月内,但到了夏天,下班回去开空调,早上醒来关空调,再加上老三级能耗的电器,一小时便耗一度电,晚上 8 个小时空调不间断,便是 8 元电费的支出……有时候一个月的电费赶上半个月的房租,想想真是令人心疼。 更因为是安置小区,附近环境较差,交通容易拥堵,你催我、我催你的喇叭声、摊贩的叫卖声、楼下大爷大妈跳广场舞的音乐声,经常让人感到烦躁,搬家的想法日益俱增。 最初的想法是在公司附近找一个一室一厅、民水民电、能养猫,而且租金在

By Bruce
CapWords:写给大朋友和小朋友的英语学习工具

CapWords:写给大朋友和小朋友的英语学习工具

前段时间,被一款 app 背后的开发故事所感动和吸引,起因是开发者的女儿经常指着东西问他,“这是什么?“,”这个用英语怎么说?“。认识的物品能脱口而出,但是不认识的物品需要稍微花点时间查一查才能知道,后来,CapWords 便诞生了。 它不是翻译工具,不会仅仅告诉你这个用英语怎么说,通过对物品进行拍照,AI 进行识别,再加上翻译,最后变成一个单词卡片,保留在你的 app 中,可以进一步学习发音、例句,以及每天自主复习。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单词卡片,用开发者的话说,这是贴纸,同样也来源于他女儿的想法。这让我回忆起读幼儿园的时候,学习汉字用的也是类似的卡片,方方正正的小卡片上印着物品的图片、汉字和拼音,汉字越学越多,卡片也越来越多,最后用绳子串在一起,可惜这些东西没有好好保存,只能凭印象记起一些。 尴尬的是,第一次使用正好是在卫生间,对着墙上的纸巾拍了一张,结果第一回就识别错了。 只能说,AI 有点调皮。 对于我来说,可能现在没有学习英语的需求,无形之中将其作为一个物品收纳的工具来使用,请看下图。 当时的想法,

By Bruce

楼下的商贩与城管

最近楼下清静了许多,早晨经过时没有汽车喇叭与电动车喇叭声交织环绕,没有老头老太为了一毛钱斤斤计较的吵闹声,更没有那些拿着大喇叭大声吆喝的叫卖声。 仔细一看,原来是之前经常在路边摆摊的老头老太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穿着制服的城管人员,和他们威武的车辆。很早之前就见过这样的场景,城管拿着喇叭,喇叭里放着南昌城市管理条例,一边驱赶,一边随时准备掀掉商贩的工具,原本以为只会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已呈现在我的眼前。 说来也奇怪,这个地方叫做xx大市场,却不像个市场,如果仅仅是依靠周边的店铺、附近的一个小型商超就能称为大市场,未免有点夸张,过去这边随处可见席地而坐的商贩摊位,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头和老太,一个蛇皮袋往地上一铺,蔬菜往上面一摆,一坐能坐一天,即使是下着雨,也能看到他们撑着伞在摊位上苦苦等候。 在这个地方租房住了一年多,每天上下班回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这些老头老太,和他们摊位上未卖完的菜,倘若他们的行为没有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出行,我觉得摆摊卖菜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但难就难在太影响周边的居民了。年初的时候,南昌许多地方在修路,我这边也不例外,一条主干道被铁皮围墙围起来,那些老头

By Bruce